作為商家,每年每季度每月都會進行盤點,軋賬。受全球疫情的影響,一季度大部分零售企業收入下滑基本是定局,包括百貨、超市、服飾等行業。不難看出新冠疫情對企業和經濟發展的影響,不過綜合母嬰行業來說,一季度的收益影響是分階段的。
初期,1月1日到春節前期,受春節促銷,門店收益同比增長得多。隨著疫情突發后閉店、斷物流、限出行,全國線下零售經濟突然被中斷,此時母嬰店業績同比大幅下滑,但由于春節前囤貨,1月進入尾聲,總體來看門店1月銷量影響不大。
進入2月,2月中旬以前全國各地交通管控都很嚴格,大幅影響線上終端生意,甚至波及整個2月。
3月隨著疫情危機解除,全國管控逐步放開,但消費者“口袋”備受打擊,所以除母嬰剛需以外的商品仍難以增量,奶粉由于前段時間囤貨影響也不會太大,新客開發難度卻陡增。而同期支出費用方面由于店租、人工、建設、管理等必須消耗費用,極具考驗母嬰店的經濟實力。
過去的3個月,盡管疫情對門店的打擊非常沉重,但“活下去”成為了更多終端的愿望。沒人愿意和疫情一塊結束,為了盡可能降低損失,許多門店自發行動,采取一切措施力保業務的開展。
疫情期間奶粉等剛需品類作用凸顯,保障了母嬰店的營收大盤。
此外,在那段“戰斗時光”中,多地導購堅持營業。她們堅持戰斗在一線,能營業時,她們在門店上給顧客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,打掃清潔、及時消毒、測量體溫、貨品消毒。送貨環節,員工們同樣不畏艱險,服務顧客。
不少母嬰店還瞄準了直播,線上購物節等等線上業務,比如:貝萊優品開展多次線上營銷、直播。通過不斷的自救措施,活下來的母嬰店不僅愈挫愈勇,其競爭實力也大幅提升。時至今日,可以說他們是最堅強的母嬰人,倔強的前線戰士!